文:Ching 有網友表示自己的妹妹剛出社會找工作,上班後老闆卻說試用期7天不付薪水,還要求他簽一張「員工守則同意書」才錄用,這些規定內容不僅十分不合理,恐怕也成為員工向勞工局檢舉雇主違法的證據。
之後,學者James Kaufman和Ronald Beghetto再擴充成創造力的4C模式,除了大的創造力和小的創造力之外,更增加了專家級的「專業創造力」(pro creativity),以及透過學習、體驗或閱讀而轉化觀點和詮釋的「迷你創造力」(mini creativity)。在長輩身上,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小的創造力和迷你創造力,有時候,也可以發現專業創造力。
野獸派創始藝術家馬諦斯(1869-1954)的生平,更反映出延續或改變創造力的表現。法國印象派藝術家雷諾瓦(1841-1919)50歲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限制了他的靈活度和活動範圍。我們從藝術家的生平可以看到老年仍然旺盛的創造力。她看著鏡子,使用輪廓盲線畫的技巧描繪自己。他以大小寫的C區分出大和小的創造力。
有評論家指出他晚期作品中短促而快速的筆觸,可能與手部變形和手指關節的僵硬有關。例如著名的水墨畫家張大千(1899-1983)在60歲時因為眼睛受傷,之後又患了白內障,視力越來越弱,不能繪製精細的作品,因而發展出備受推崇的潑墨潑彩技法。2. 跳轉時區 vs. 規律生活 空服員與「時差」的戰鬥眾所皆知,今天台北時間下午3點半上班,後天台北時間凌晨5點集合。
天還未亮,全體組員集合簡報時,座艙長最普遍的問候是:「我知道大家昨天都睡不好,一定很累,我也是,但我們一定要撐過這趟飛行,微笑拿出來。對主管必須和顏悅色,因為自己的薪資與考績掌握在他手上,對他的不滿要學會自我代謝,否則只是徒增困擾。上班族的加班則如暗黑深淵,總是因為事情太多處理不完,有幾封未讀信件,今晚一定要消化完並寄出回信,否則接下來的3天直接開天窗。同職等、同國籍的兩位空服員,一位當月拿到5趟中短程航班(例如台北到東京、東京到馬尼拉),另一位則是ˇ趟長程(例如東京到紐約、舊金山)的話,飛長程者的薪水,可以比短程者多至2-3萬台幣。
上班族的薪水幾乎沒有變化,除了試用期滿後的調薪之外,再來便是入職幾個月後的「年度調薪」,且這增加的1600元台幣,是伴隨兩倍庶務而來。5. 單趟搭擋 vs. 不變的同事 每趟飛行中,在機艙裡共事的空服員,都不會是同一批人,一個月裡,在工作場合遇上兩次的同事,可能只有一位。
Photo Credit:作者提供 從圖表中可知,日商空服員薪水相當浮動,每月實拿金額,端看該月份系統發送的班表(無法調整,亦無法事先選擇偏好航線),與「現實條件」,例如國外航站滯留、請假等等。在辦公室裡,從早上9點忙到晚上9點半的日子仍歷歷在目,我服務的公司是良心經營,有加班費,但我知道非常多家公司,加班到晚上10點也是沒有加班費的。例如,被安排在商務艙服務的同事,沒有義務協助經濟艙同事。學生時光的自審之下,認為自己對「英文」與「表達」算有興趣,大四時多益965分,而學業成績浮沈,在48人的班級裡,當過班排2與班排48,畢業名次為21,四年中有參加社團、沒有加系隊或校隊。
」 空服員每個月的班表都不一樣,代表休假天數也將依月份而變,這個月短程航線多,月休14天,下個月可能都被派任中長程航班,月休7、8天左右。除非該空服員原本就能隨時進入夢鄉儲備體力,否則,絕大多數的人,皆無法克服紊亂的作息。在辦公室裡與同事共處,則要有「跑馬拉松」的心理準備,今天如果和別部門有摩擦,也得好好修復關係,畢竟以後還有好長一段日子要合作。因為我任職的台商公司是見紅就休,所以週休二日和下班後的休息時間十分穩定,這對一些適合循序漸進、穩定進行的休閒事務來說,很好安排,例如「每天晚飯後散步」、「一週內完成這篇閱讀」、「禮拜四去上才藝課」、「週末買菜」等等。
睡覺時間固定,鬧鐘都不用重新調整,不像我當空服員時,每次入睡前都要好好推算休息時間、起床化妝時間、活動時間、再次入睡時間。空服員必須對指派給自己的機艙門負全責,任何基礎操作都不能假別人之手。
4. 無感加班 vs. 八小時或更多 空服員的「加班」比較特別,並不是「餐點發不完」,而是「飛機遲到」、「機場繁忙導致無法降落」、「壞天氣導致滯留外站」等等,雖然是被迫延長工時,但是表定的工作內容不會改變,加起班來,通常都是感嘆自己時間耗在這裡,哪裡都去不了。財務要關帳了,如果沒把手上的資料全部輸入進系統,後果不堪設想。
身為上班族時,除了需要勤加與別部門溝通,有時還不得不捲起袖子,著手處理起其他單位的蒜皮小事,處理久了,責任歸屬越發模糊,轉眼間,自己「份內事」又多了好幾項,而且薪水沒漲。我目前快30歲,商管學院畢業,當年學測56級分,上不了中字輩的大學。另外,航空公司會依照班機起降的時間來計算工時,所以一切有據。接下來,讓我們依八項主題,探究兩份職務的異同(空服員部分是疫情爆發前的狀況,兩項工作經驗皆在近五年內): 1. 五萬起跳 vs. 固定薪水 薪水是最絕對的數據,我照薪資條,集合其中各十個月的數據,整理了兩份工作的月薪,供讀者參考約定的時刻終於到了,化為一尊石像的老騎士長,果真親臨唐氏豪邸,隻身前來赴宴,並嚴厲要求唐・喬望尼應懺悔所有的罪過。首演當天,以《Il Dissoluto Punito ossia il Don Giovanni Dramma giocoso in due atti》全名演出的《唐・喬望尼》,順利且成功席捲了在場所有觀眾的心,更是讓樂評與媒體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的是,非常緊湊,幾無辦法延遲的時間底下,莫札特只能一邊排演,一邊進行樂曲細節的修改。死亡的味道、審判的氣息,慢慢浮現於音符之間的留白處。
並在專業傳抄人員一份份十萬火急的複寫(沒有複製、貼上)之下,於舞台拉開的那一幕才送到每一個團員的面前,樂手們更是以臨場視譜的方式來演奏呢。爸爸的辭世,猶如失去大樹倚靠的痛楚,無法追憶的親情點滴,此刻像重拳般重創了莫札特的作曲心情,也讓他的音樂風格悄悄,甚至出現了極為複雜、難以言喻的化學變化⋯⋯該怎麼說呢?明明手上的劇本是喜(歌)劇(Opera buffa)形式,但跟著樂曲的旋律前進,不知不覺間,竟感受到一股不寒而慄、暗淡至極的末世色彩。
但死性不改,認為這些充其量只是旁門左道、怪力亂神、屬於「從頭到腳業障重」的他,在老騎士長前一再辯駁。原本在家鄉奧地利享有盛名,可說是人見人愛,奉為上賓的他。
生性樂觀、開朗的莫札特,沒有氣餒的時間,很快地就恢復活力。權威的《布拉格郵報》,編輯欣賞之後不禁稱讚道: 布拉格從來未曾出現如此的音樂。果不其然,莫氏傑出的音樂魔力,讓其光芒毫無褪色之處,如願地贏得當地民眾跟貴族們的熱烈歡迎,個人售票音樂會場場爆滿。文: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生的万華鏡 Ingemisco tamquam reus.(我呻吟著,因為我是罪人。
正當一切看似風平浪靜,莫札特著手進行總譜中有關管弦樂和詠嘆調作曲的既定流程時,奧地利卻傳來了晴天霹靂般的惡耗⋯⋯一生最敬愛的父親,也是深刻影響莫札特走上作曲家道路最大助力的雷奧波德(Leopold Mozart,1719-1787),不幸在5月底的時候已經於薩爾斯堡別世。生性鐵齒、根本不信邪的他,此時卻大膽(?)邀請老騎士長到他家用餐。
劇末所出現的墮落地獄場景,日後也成為許多文學家、音樂家,甚至是哲學家的討論主題,更有作曲家感嘆: 真的是一部完全沒有瑕疵,堪稱完美的作品。而莫札特本人更親自擔綱首演指揮的重責大任。
然作惡多端的他,沒有任何悔恨之意,依舊自由自在、歌舞昇平的縱情享樂⋯⋯ 結果在一次偶然相遇中,唐・喬望尼在墓地裡竟然遇到了會說話的老騎士長石像。同時選擇以詼諧(dramma giocoso)、風趣但帶有一絲警世的戲劇風格出發,劇本也大約在西元1787年的5、6月間定稿。
莫氏的歌劇,故事情節向來簡單易懂,《唐・喬望尼》也無例外: 生性好色的唐・喬望尼,向來以花言巧語與權貴身分四處勾搭純潔的女性,結果不小心一個失手,錯殺了護女心切的老騎士長。他將先前所完成的幾部管弦樂與聲樂作品帶往布拉格,期盼能獲得東歐藝文愛好者們的支持。而他馬不停蹄地即刻展開了和交響樂團以及各聲部歌手間的綵排工作。另一個更加誇張,今日也已被樂迷們「神格化」的莫氏傳說,是這樣描述著: 劇院經理體諒莫札特因父親辭世而陷入低潮,也願意負擔全額退票成本,所以決定延後一天才公開首演,好讓莫札特有更多時間或空間來調整自己,有了充足準備下才正式登台,但您知道嗎? 《唐・喬望尼》開場的序曲,據說是在10月29日首演的前一刻,才由莫札特譜寫完成。
達.彭特巧妙地以歐陸民間傳說中,庶民們所熟知的「花花公子」唐璜來加以改編和重新演繹。) 用音符打造出天堂與地獄的彌賽亞,世間不出莫札特第二。
由於早些時日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Josef II,1741-1790)產生了相當程度的誤會,摩擦後的火光,讓他失去了皇室的賞識跟青睞,也沒有辦法繼續獲得朝廷重用,所以暫時離開了維也納。莫札特感動莫名下,亦在西元1786年年底時,提筆完成了《第38號交響曲》(Symphony No. 38 in D major, K. 504),也就是俗稱的《布拉格交響曲》(Prague Symphony),用以表達自身對當地粉絲們熱情支持的滿滿感激之意。
值得讓人注意(或佩服而他馬不停蹄地即刻展開了和交響樂團以及各聲部歌手間的綵排工作。